山浪史話 | 東山最早的先民 —— 三山洞人
2021-10-13 10:13:54 | 來源: | 編輯: |
2021-10-13 10:13:54 | 來源: | 編輯: |
三山板壁峰(張頌鈞攝)
太湖中有兩個三山島,位于無錫的三山俗稱烏龜山,由東鴨、西鴨、小磯、大磯4小個小島組成,面積2平方公里,為無錫黿頭渚景區內一組湖島。而位于蘇州西南太湖中的三山島,一島三峰連,由三山、厥山、澤山3個小島組成(一說以島上大山、行山和小姑山得名),有筆架山之稱,面積2.8平方公里,為東山鎮的一個行政村,有小姑、橋頭、東泊、山東、西湖堡等5個自然村,近300戶人家。風光秀麗,物產豐饒,民風淳厚,有小蓬萊之譽。
三山島原始人首領(秦偉根攝)
三山原始人類石木加工場(秦偉根攝)
20世紀80年代,在三山島發現了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居住過的洞穴,這些在湖畔洞穴生活過的原始人,是迄今為止太湖流域最早的先民。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,1984年4月,三山風景資源義務保護小組,在三山島清風嶺下發現了一個溶洞,又在洞外找到了古人類制作生產、生活工具的紅色燧石,經考古專家考證,這個溶洞很可能是原始人居住過的洞穴。1985年12月3日,經國務院文化和旅游部批準,由南京博物館、上海大學文學院、蘇州博物館等專家組成的聯合發掘隊,經過6天的艱辛發掘,在洞內發掘清理出5263件古人類加工過的舊石器,種類有石核、石片、石器等石制品,石器類形有刮削器、尖狀器、錐、鉆、砍砸器和雕刻器等物件。三山島出土的舊石器普遍個體較小,但較為精致,具有舊石器風格特色。反映了一種以漁獵為主的生產形式,而在漁獵經濟中,又以漁業為主,狩獵為副。
三山島出土舊石器(秦偉根攝)
專家們斷定,這是一處距今一萬五千年前的古人類季節性居住營地,這些舊石器時期的原始人,居住在這個洞穴里,一起狩獵,一起生活,老人與孩子們在洞中敲磨簡單的石器,供成年人漁獵時使用。毫無疑問,三山島溶洞里生活過的原始人,是太湖地區也是東山最早的先民。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當年因種種條件限制,溶洞挖進僅6米時就被迫停止,隨之洞穴被太湖水淹沒。在三山古溶洞首次發掘中,沒有發現原始三山人的頭骨,因而在考古學上還不能稱作三山人。考古專家估計,這個溶洞的面積相當大,當時發掘雖然沒有發現原始人的頭蓋骨,但不能說洞穴里就沒有原始人的骨骼化石。隨著國家對考古工作的更加重視和科技手段的進步,再次發掘三山島原始人類居住的洞穴,一定會提上新的議事日程,也許將給三山考古工作帶來新的驚喜。
中華文明五千年,太湖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推溯至大禹治水時代,翻開我國最早的文獻之一《禹貢》,有“三江既入,震澤底定”的記載。而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歷史,為西周“泰伯奔吳”“斷發紋身”創立“勾吳”的故事,距今也已有三千年。那么,距今一萬五千年,當時居住在三山島溶洞中的原始人遷往了何處?在這間隔一萬多年的時間中,為何沒有一點痕跡?
也許后來太湖洪水泛濫,人類無法生存,她們被迫遷徙到了長江邊生活;也許她們過長江,涉淮河,遠赴黃河流域生存;也許她們那兒也沒去,在太湖流域生存與繁衍后代,當年“斷發紋身”歸順泰伯的荊蠻人就是她們的后裔;也許她們被洪澇、饑餓、疾病等自然災害侵襲,這個部落早已全部覆沒,后來在唯亭草鞋山等地發現的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,是從遙遠的北方遷來的移民,這些謎團有待考古中新的發現來揭開謎底。
三山舊石器、哺乳類動物化石遺址(秦偉根攝)
不管有多少也許,三山洞人,你們是我們東山人的祖先,也是太湖地區最早的先民。
作者:山子